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

以情緒為恥的文明

大年初四開始認真面對自己,整理對悲傷與情緒的處理與理解。因為自己早期童年受性侵的創傷經驗,讓我對情緒的感受有很多難解的疑惑,在成長歷程不斷累積,逐漸寫成一本理解自我痛苦與情緒的字典。
我們處在一個以情緒為恥的現代文明裡,我們可以從不同文化對兒童情緒的想法看見,在兒童出現痛苦、難過、生氣等情緒時,成人會以壓抑(例如"再生氣就打你/妳"、"再哭就讓你/妳哭個夠")、轉移("買冰淇淋給妳/你吃,不要難過了"、"不哭就帶你/妳去留樂園玩")、忽略("進房間去,等你/妳不生氣再出來")或羞辱("這麼大了還哭"、"愛哭不是男生")等方式,強迫兒童接受成人不接納負面情緒的觀點。兒童收到一個明確的訊息:「負面的情緒是不被接納的,我們必須隱藏起來自己處理。」然而情緒的處理是學習的過程,如果兒童長期只接受到這樣的訊息,會造成他/她未來對情緒的自我調節出現困難。
很可惜,無論是學校、家庭還是社會,少有成人能鼓勵兒童面對負面的情緒,部分也是因為成人自身不懂得如何處理自身的情緒。那麼,現代的文化鼓勵怎麼面對情緒呢?轉移注意,也就是快速的娛樂與回應,透過大量的訊息和物質來抑制或減弱情緒本身的反應。無論是網路、藥物、購物或工作,都是轉移注意力的強大工具。
那麼,轉移注意力對我們有甚麼幫助?例如感覺到痛的時候,如果我們難道不應該吃止痛藥嗎?應該視情況而定,痛的時候應該找到傷口的來源,並給予適當的治療,止痛藥只是其中一種手段,它可以抑制痛苦,卻無法解決痛苦的來源。所以當知道有人正為用藥成癮或特定的成癮行為而困擾時,我會理解為他/她並非為成癮行為而困擾,而是他/她內心有太大的痛苦難以處理,這些痛苦在沒有得到接納前,他/她依賴某個方式去抑制痛苦。
聆聽與接納他人或自我的情緒是一門學問,它必須透過學習和操作才能循序漸進的接納情緒的發生與結束,尤其當情緒能量龐大時,保持理性和細膩的態度給予自己或他人安撫,是件有相當難度的事情。有些人會認為只有心理治療師才有這類的知識,事實上,我認為最能接受情緒能量的不該是心理治療師,而應是我們身邊具有情感基礎的人,也就是家人和朋友。(當然,不要找會拒絕你/妳情緒的朋友或家人傾訴,妳/你只會情感再次受創)他們是最理解你/妳困難的人,也是最能給予妳/你支持的人。如果他們無法理解,那也不用急,先找願意理解的人談談,總會找到方法述說那個難過的感覺。
家庭聚會對許多人是種挑戰,因為家庭是製造最多不接納情緒的回憶的場域,這些回憶困擾著每個人,有時轉變成互相壓抑或攻擊的形態。看到並辨認這些困難之後,思索不同的溝通對策是重要的。我們都有機會修補那些受傷的部分,先從自己那些曾被隱藏、排拒的情緒開始。

相關文章:












創傷回憶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