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前的心理研究大師佛洛伊德早期在其論文研究中得到一個結論:歇斯底里症根源於兒童時期的性剝削,而兒童遭受性侵害是普遍的,存在在社會各階層之中。
然而這個發現逾越當時十九世紀保守社會所能接納的範圍,讓他在這個領域之中面對他無法意料的冷漠與孤立。
這種反挫讓佛洛伊德改變了態度,否認他自己過去的發現,並在實際的案例中否定病人的傷害,並斥為病人個人的「幻想」。
其轉捩點在著名的個案少女朵拉之中:朵拉被其父親當作性玩具與朋友分享,「佛洛依德拒絕認同朵拉的羞辱感,反而堅持要探索她對性興奮的感覺,好像這種蹂躪實踐了她的慾望一樣。朵拉因而中止了治療,而佛洛伊德卻認為她是在報復。」(《創傷與復原》p.23)
聽來是否熟悉?當掌權者或社會認可的專業助人者為了自身的利益,棄守價值,轉向攻擊脆弱的受害者,使其完全緘默。加害者及其利益相關的旁觀者越有影響力,其詮釋「真相」的特權也越大。受害者若是被社會貶抑的弱勢邊緣族群(如女人、小孩),更會發現自己的痛苦處在這個社會不被承認的現實之外。
沉默,是古老而普遍的傷害。解開這普遍的壓迫,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。
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-
這是我個人對輔大性侵事件的簡單記錄。希望我們能共創一個對性侵受害者更友善的社會。有更新資訊歡迎您寄給我,我會再編輯進去。評論部分只轉設定為公開的評論。 一、 主要關係人聲明與發言 : 5/29 朱同學: 【關於巫沛瑀的性侵事件】 6/1 夏林清: 【夏林清針對...
-
作者:Sada Chou 這篇文章的產生,一波三折。感謝所有曾經給予正反意見的朋友,我想特別提出的是,奠基於公共性的討論,成本非但不低廉,我們都正在付出高昂的代價;比方說時間資源,比方說人際關係的撕裂,又比方說看不見的暗流阻力纏繞迴旋成下墜的漩渦。持續探問,不是要經營一場...
-
讀者來信: 我有疑問:家人可能確認的確曾發生此事,但他們認為不是什麼大件事。何謂大何謂小,真不知如何取決,例如總有人覺得偷看胸口 / 裙底又不是直接侵犯;碰碰肩或攬攬腰只是很普通的身體接觸 ……例如三郎的事[你的經歷],可能總有人會說:又不是雞姦 / 又不是親爸...
我很希望欺負你的人有報應,或受到法律的制裁,雖然已經過去很久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