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每段信任的背叛都是暴力,這種暴力是亂倫經驗的核心。」---《哭泣的小王子》p.49
「亂倫不同於其他性侵害的地方,在於加害人本來是保護被害人或被害人父母的身分。原本是兒童可以向他尋求照顧、安慰和理解的人,卻因性關係而破壞了這份信任關係。『照顧者』並非一定是家庭成員才能造成創傷經驗,孩子天性就會信任最親近他們的成人,直到受到其他原因而改變。任何比兒童年長的照顧者所做出性剝削的行為,以定義而言就是亂倫,因為它破壞了兒童天生的信任感。不論加害人與兒童的關係是來自血緣、父母或繼父母、年長手足、鄰居、朋友、老師、神職人員、治療師、醫生、保母、營地輔導員或其他照顧者,破壞信任感的情況都會發生,結果都是相似的:兒童的世界變得不安全、混亂和可怕;為了生存,孩子必須合理化他們的遭遇。
當重點放在童年期的侵害時,我無意低估其他性侵害的類型。兒童性侵害的影響都是很嚴重的,不論加害者是親戚或陌生人。然而,本書之一的目的是討論兒童遭熟人性侵害所造成的特殊後果,以及為何這些創傷特別嚴重且難以復原。」---《哭泣的小王子》p.33-34
兒童的特質有其脆弱性及延續性,當孩子以哭泣、叫喊表達自身的需求時,有些人會對兒童施與暴力與殘酷,並將兒童受到驚嚇與傷害的後果,向其他成人證明:「看!他/她不吵了!」當我們無法接受一個成人在表達意見時,受到任何形式的暴力與脅迫,為何會認為對小孩可以?兒童在受到暴力對待後,因其脆弱性及求生的本能,會內化施暴者的觀點於幼小的心靈中,認為受到暴力對待是自己的錯誤,若在成長過程中,沒有得到有效的幫助時,童年的創傷將會一直隱藏在記憶裡,帶給我們持續的影響。
許多人再談起童年創傷的回憶時,常會認為遭受暴力、性侵是自己的錯誤引起的,或是應得的,或全然是自己的錯誤。也許一般人會覺得難以置信,但試想你/妳今天是個求救無門、每天遭受不人道對待的受虐者,每天在絕望和恐懼中生活,你/妳是否會嘗試尋找生存的方法,合理化各種不人道的對待,尋找生存的希望?在絕望的環境裡,無論做出多少抵抗,都無法避免受虐的感受及身心受創的後果。成人如此,何況無力抵抗的兒童?
一個成年的倖存者再說起其童年受虐的回憶時,聆聽者會強烈感受到他/她的情緒(有時恰好相反,倖存者會以平靜的語氣淡化極端殘酷的經歷),你/妳會感受到他/她的絕望,以及痛苦的感受。多數受虐兒童在受虐情境中是孤立而無助的,為了生存,兒童會內化並合理化各種當時生存的條件,包含施虐者的觀點。倖存者在述說過程中,會不自覺的為加害者的立場說話,那是因為在當時童年受害的情境裡,感覺混淆了兒童依賴、信任的天性和施虐者殘酷的觀點(也許還包括愛),這些感覺會一直延續,並成為感覺混亂的源頭。這種深植於內心的混亂,無法只依靠理性翻轉(雖然透過理性重建是重要的)。受虐者只有在確認絕對安全以及全然被接納的環境之下,才有可能述說這種內心深處的痛楚和混亂,並在這情形之下,與聆聽者重新檢視創傷的形成與累積。(在此你/妳能感受到聆聽者的立場與價值觀對尋求幫助的倖存者影響有多大,所以慎選你/妳信賴的對象或治療師傾訴,關乎你/妳未來治癒的願景與進展。你/妳無法和一個以和為貴、萬事以家庭和樂、孝道至上的保守份子談論性侵你/妳的父/母有多殘酷,你/妳只會得到更殘酷的回應。有人說:「忘記就算了!」「過去了!」「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。」等淡化回憶的說法,那都是無助於治癒的意見。)
童年遭受性侵、暴力與虐待的倖存者,心靈所受到的創傷就像開放性的傷口,無法癒合。但只要打破孤立的狀態,並獲得適當的幫助,傷痛是可以痊癒的。為了再次檢視心靈的創傷,復原的的過程必然是不適的,但過程中也會逐漸帶來自由與希望的感受。無以計數的人曾經受害過,也有無以計數的人曾經從絕望、痛苦中痊癒過,受害者不是孤單的,我們不是孤單的。
相關文章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